放开那三国租号

时间:2020-05-18 16:20:01 作者:h租号网

谁给我介绍下三国的陆逊和孙权?

历史绝不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。

若以成败论英雄,更应实事求是,彝陵之役能打败刘备,成功者就是陆逊,失败者为刘备,若要找些“虽败犹荣”或“成功者才是失败者”的谬论,只是自欺欺人的谎言。不管陆逊后来北伐襄阳不成,但不能因此就相比成与关羽北伐樊城不成,至少陆逊在彝陵打赢刘备举国东征,以成败论英雄的话,就让陆逊作一场彝陵之役的英雄;另外陆逊在北伐襄阳失败,那是另外的失败,但不因此而抵销彝陵之役,盖瑕不能掩瑜。

这正是“陟罚臧否,不宜异同”,黑白宜加分明。

至于陆逊从幕府历练脱颖而出,平步青云成为地方大员,所凭借的是战功,而非家世背景。要是说起身世,那才是为人少知的不光彩。话说陆逊的从祖庐江太守陆康,被孙策围城二年而攻破(可见孙策的军事能力...),陆康的大儿子才是陆绩,因此辈份上陆绩是陆逊的从父,可是年纪上则是陆逊略长陆绩数岁。然后孙策的亲弟之一是孙权(这层关系若有人不知,顺便交代一下︿-︿),孙家与陆家这二家的关系简言之就是战争与和平。孙策攻杀陆康(相争而战),然后陆康的子孙(陆绩及陆逊)投靠孙权(和平臣事)。

至于认贼作父或忘父求荣的评价就言之过甚,总之要论家世背景的话,反而是陆逊的减分,而非帮助仕途。

其次是陆逊征兵之事,也是有所本托。因为山越并非全部皆属同一种族,而是“钟鼎山林、各有天性”,有的出没于山区,有的在平原简居聚落,习性、生活、观念及文化各有不同。陆逊虽明言为“募兵”,实则强征壮丁入伍。而“都尉”只是县级的武官,没有权力拥兵自重,所以陆逊才向孙权要求自行增兵的权力,就算当时“并领县事”也是兼领内政,纵使县令也无权征兵。附带一提,汉制征兵则奉朝廷中央命令,季汉则以州牧太守为主,州郡之下才是县级,著名的几个大州,都以兵力强大出名,如兖州牧曹操、冀州牧袁绍、荆州牧刘表及益州牧刘焉等。至于县级要以兵力强大闻名(没没无名者多),恐怕很难,至少要问问上级的郡太守或州牧长官。陆逊最后以武力收服降贼,并充为部曲,也就是所谓强征。

东吴的世兵制,其兵源正是来自于讨贼。因为正常的平民老百姓没有理由被强征,但是若是盗匪作乱,使用军事镇压之后,就可以把罪犯余孽充军。为了确保兵员的忠诚及控制,不但要求壮丁从军,而且老弱妇孺也一并收编补户,举凡男者为奴、女者为婢等。刚好江东多盗匪(官方说法),所以兵源不虞匮乏。而且江表诸将所领之兵,世代相袭,也就是父亲若领二千部曲,父死子继,仍领原班人马,若子死则孙继,再领原班人马。这类部曲,不听中央命令,只有江表诸将才受中央节制。也就是孙权可以命陆逊北伐襄阳,但无法叫得动陆逊的部曲,举凡纳税、劳役等,部曲只要对陆逊负责,而不需对孙权负责。而孙权除非另有需要,也不必提供粮秣及兵源给陆逊。

这就是为什么江表诸将汲汲营营于讨贼扩充部曲,东吴全国“地方兵变”与“中央政变”如此之多的原因。

陆逊的政治婚姻最好娶孙权女儿,而非孙策之女,盖孙策已死,连孙绍(孙策长子)都不成气候,与其求诸孙策之门,不如转向孙权之府。陆绩不予重用这并不奇怪,陆康都死在孙策的手里,陆绩若表现太积极,难保不受孙权猜忌。而陆逊后来被孙权“累遣中使责让逊,逊愤恚致卒”,这死因才大有来头,因为“愤怒”与“怨恨”并不足以致死,字句上是陆逊被骂死,实际上则引人瑕思。

以战功取胜,屡败大敌,能打赢胜仗就是名将的本领,陆逊作为一名武将,非常称职而着无庸议。

若以为陆逊凭借家世背景发迹,即战绩及政绩不佳,仅靠世族关系而升职加官,因之称之不光彩,其实太过;细观陆家与孙家的恩仇,以背景无法为陆逊带来帮助,但是同时也讽刺陆逊与陆绩忘却杀父世仇,这段恩仇才是真正不光彩。

再来是陆逊镇压募兵,这与董卓诈称攻贼大获、掳掠庆典妇女财物、断杀反抗男丁、满载车货而归等,并无两样。因为责罪必追究犯行,无辜良民若无动机或实际犯罪,并不因之起诉为歹徒。董卓随便指定一群人,认定是贼,再来就是杀贼,这与盗贼指定苦主,再对苦主抢烧掳掠,宛如异曲同工。江东诸将有样学样,包括陆逊屡攻山越以增部曲等。

不过说回来,难道江东真的到处是盗贼吗?这些山越各族向来不偷不抢,早在越王句践及吴王夫差时还是治安良好的地方,西汉初年还因吴国太过富庶(挖铜矿自制铜币)甚至发动吴楚七国之乱,东汉末年中原大乱,为避难而渡江的人,已有民族大迁徒之称,因此江东本非贼窝盗窖,而是安居乐业的太平之地。但是在孙权、陆逊等人出现,江东开始讨伐山越,于是江东全境到处是盗贼,这里不单指孙权眼中的山越,在山越的眼中,东吴的政府军恐怕难辞其咎,这也是所谓向称“东吴盗匪帝国”,其来有自。

因为养民治理政绩,犹如牧民不竭其力,分赢而生生不息;反之杀鸡取卵、竭泽而渔,固然获益比仅取孳息较多,但是也只有一次性的短视。这也是劫民不如治民的道理,良政待民比暴政掠民优秀。

与其说陆逊募兵微不足道而无功,不如说变调征兵形成世兵而压榨,两者皆寓意陆逊不光彩的生平事迹。最后则是政治婚姻,不要以为陆逊因与孙家结亲而占尽便宜,事实上因血缘亲疏反道失落。要是孙权真的重点拉拢陆逊,就应给予大小二虎,或是孙权其妹。甚至有人提起关羽不与孙权结好婚姻而责难,事实上,关羽主子刘备早已迎娶孙权其妹,孙权还是派吕蒙带兵争三郡,甚至于偷袭荆州,这种主子之间政治婚姻一点也无济于事,还况是为人臣的关羽与孙权(吕蒙主子)之间的政治婚姻呢?附带一提,当年孙权长子未满十岁,婚姻儿戏岂有帮助?孙大虎先嫁周瑜的长子周循,后来又改嫁全琮;孙小虎先嫁朱据,后配刘纂。周循早死不提,朱据还差一点被孙权特务陷害而死,这种政治婚姻,对周循、全琮、朱据及刘纂等人好像一点用处也没有。

或许认为陆逊娶得孙策之女而得妻帮助,有点不光彩,但是陆逊未能晋身挤进孙权家门,这才是真正的不光彩,如果一定要强调政治婚姻的话。

先有结论再来找证据,难免推论稀松而立论稍弱,所谓文胜于质也;何不详析史实,导论事实应有的评价,毕竟是“谈史而论”,非“论而借史”。

孙权,字仲谋,吴郡富春(今浙江富阳)人。父孙坚,自称为春秋时大军事家孙武之后。曾任长沙太守,封破虏将军。兄孙策,为讨逆将军,封吴侯。

孙权15岁被举为孝廉、秀才,任阳羡(今宜兴)长,代行奉义校尉。公元200年其兄孙策遇害,孙权承父兄之业,保有江东。曹操表权为讨虏将军,领会稽太守。公元203、205年,先后两次出兵镇抚了山越(即秦汉时的百越),稳定了江东六郡的局势。公元208年,率大军亲征黄祖,夺得江陵,复与刘备联合,获得赤壁之战的胜利。公元211年,移治于秣陵,次年改为建业(今南京市)。公元211年,刘备为报关羽之仇,亲率大军伐吴。孙权一方面以陆逊为大都督迎战,一面向魏文帝曹丕称臣,被曹丕拜为吴王。次年三月大破蜀军。公元229年,曹丕死,孙权即正式建立吴国,称帝,都建业。公元252年病逝。

孙权是三国时期一个重要的政治人物,智勇兼备的英雄。他从兄长孙策遇害身亡之日起,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内据有江东。其最大功绩就是开发了东南地区,促进丁东南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。

和曹操一样,孙权也很重视农业的生产。大约在建安七、八年间,他就开始推行屯田。东吴的屯田分为军屯、民屯两种,采用军中编制,设置典农校尉、典民都尉、屯田都尉等官职管理屯田事务。屯田兵且耕且战,屯田户只种田,免除役事。公元226年,孙权还采纳陆逊的建议,扩大屯田面积,并将自己驾车的牛由八头减为四头,用于耕地。他还身为士卒先,亲自耕田,“与众均等其劳”,这些作为大大鼓励了士农的情绪。

南京古石头城遗址

这里古为长江古道,孙权在这里依山筑石头城,所谓“石城虎居”就在此。

孙权还注意兴修水利。他在建业开凿东渠,宽五丈深八尺, 把玄武湖水倾泻入秦淮河里。他又在句容开凿破岗渎运河,通往云阳(今江苏丹徒)。这些水利工程,既便于内河航运,又可供灌溉农田。

为了长江水战和江海交通的需要,孙权还大力发展造船业。他设置官员,监督工匠和罪犯造船。其造船技术已达到较高水平,船的规模也相当可观。有了理想的江海交通工具以后,为了扩大势力,东吴的对外联系也扩大了范围。公元230年,孙权“遣将军卫温、诸葛直将甲土万人,浮海求夷州、禀州。”吴军达夷州(即今台湾岛),开始书写大陆与台湾岛交往的历史。孙权还进一步巩固了对交州的统治,积极派人与海外的扶南(今柬埔寨)、林邑(今越南南方)谙国建立了友好关系。以后,又派交州刺史出使南洋诸国,与印度建立了联系。

同时,为恢复和发展生产,孙权还多次宽赋息调。夺取荆州后,他曾下令诸将,“尽除荆州民租税”,并加强武备,崇尚节俭。公元226、231年都曾下诏,放宽催收农夫所欠租税,不要再征租赋。

这些措施促进了东南地区经济的发展,提高了东吴的综合国力,在客观上也有利于农民生活的稳定和逐步改善。

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,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,未作人工编辑处理,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果您发现放开那三国租号有涉嫌版权的内容,欢迎发送邮件至:2145784@qq.com 进行举报,并提供相关证据,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