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谕号哪能租
不懂就问,请问大家知道天谕可以改性别吗
改性别,中囯已有医生会,但是中国政府好像不支持,去泰国吧,都是男生改女生,就是人妖了,一中国男士旅游泰国租了人妖,回国让老婆知道后大吵大闹,他对老婆说,人妖是个男人,确实,人妖的确是男人改的女人,不会生育的。
求《天谕》各等级副本一览
天谕的副本一般会在每日24点更新CD一次,而机械迷城是每周日24点更新(也就是说这个副本每周只能通关一次)
下面是副本的等级介绍:
《曾国藩家书治家篇 谕纪泽·料理丧母之后事离京》古诗原文及翻译
作者:
治家篇 谕纪泽·料理丧母之后事离京
【原文】
字谕纪泽儿:
七月廿五日丑正二刻,余行抵安徽太湖县之小池驿,惨闻吾母大故。余德不修,无实学而有虚名,自知当有祸变,惧之久矣。不谓天不陨灭我身,而反灾及我母,回思吾平日隐慝大罪,不可胜数,一闻此信,真无地自容矣。
小池驿去大江之滨尚有二百里,此两日内雇一小轿,仍走旱路。至湖北黄梅县临江之处即行雇船,计由黄梅至武昌不过六七百里,由武昌至长沙不过千里,大约八月秋后可望到家。
出家辄十四年,吾母音容,不得再见,痛极痛极!不孝之罪,岂有稍减之处?兹念京寓眷口尚多,还家甚难,特寄信到京。料理一切,开列于后:
一、我出京时将一切家事,面托毛寄云年伯,均获慨许。此时遭此大变,尔往叩求寄云年伯筹划一切,必能俯允。现在京寓并无银钱,分毫无出,家眷回南路费,人口太多,计须四五百金,求寄云年伯张罗。此外同乡如黎樾乔、黄恕皆老伯,同年如王静庵、袁午桥年伯,平日皆有肝胆,待我甚厚,或可求其凑办旅费。受人恩情,当为将来报答之地,不可多求人也。袁漱六姻伯处,只可求其出力帮办一切,不可令其张罗银钱,渠甚苦也。
二、京寓所欠之帐,惟西顺兴最多,此外如杨临川、王静庵、李玉泉、王吉云、陈仲鸾诸兄皆多年未偿。可求寄云年伯及黎、黄、王、袁诸君内择其尤相熟者,前往为我展缓,我再有信致各处,外间若有奠金来者,我当概存寄云、午桥两处,有一两即以一两还债,有一钱即以一钱还债,若并无分文,只得待我起复后再还。
三、家眷出京,行路最不易。樊城旱路既难,水路尤险,此外更无好路,不如仍走王家营为妥,只有十八日旱路。到清江(即王家营也)时有郭雨三亲家在彼,到池州江边有陈岱云亲家及树堂在彼,到汉口时,吾当托人照料。江路虽险,沿途有人照顾,或略好些。闻扬州有红船最稳,虽略贵亦可雇。尔母最怕坐车,或雇一驮轿亦可。然驮轿最不好坐,尔母可先试之。如不能坐,则仍坐三套大车为安。
四、开吊散讣不可太滥,除同年、同乡、门生外,惟门簿上有来往者散之,此外不可散一分,其单请庞省三先生定。此系无途费,不得已而为之,不可滥也。即不滥,我已愧恨极矣。
五、外间亲友,不能不讣告寄信,然尤不可滥,大约不过二三十封,我到武昌时当寄一单来,并信寄稿,此刻不可遽发信。
六、铺店帐目宜一一清楚,今年端节已全楚矣,此外只有松竹斋新账,可请省三先生往清,只可少给他,不可全欠他,又有天元德皮货店,请寄云年伯往清,其新猞猁狲皮褂即退还他,若已做成,即并缎面送赠寄云可也。万一无钱,皮局账亦暂展限,但累寄云年伯多矣。
七、西顺兴帐,自丁未年夏起至辛亥年夏止皆有折子,可将折子找出,请一明白人细一遍,究竟用他多少钱,专算本钱,不必兼算利钱,待本钱还清,然后再还利钱。我到武昌时,当写一信与萧沛之三兄,待我信到后,然后请寄云年伯去讲明可也。总须将本钱、利钱,划为两段,乃不至轇轕①不清,六月所借之捐贡银一百二十余金,须设法还他,乃足以服人,此事须与寄云年伯熟计。
八、高松年有银百五十金,我经手借与曹西垣,每月利息京钱十千,今我家出京,高之利钱,已无着落;渠系苦人,我当写信与西垣,嘱其赶紧寄京,目前求黎樾乔老伯代西垣清几个月利钱,至恳至恳!并请高与黎见面一次。
九、木器等类,我出京时,已面许全交寄云;兹即一一交去,不可分散,概交寄云年伯,盖木器本少,若分则更少矣,送渠一人,犹成人情耳,锡器、瓷器亦交与他。
十,书籍我出京时一一点明,与尔舅父看过,其要紧者,皆可带回,此外我所不带之书,惟《皇清经解》六十函算一大部,我出京时已与尔舅说明,即赠送与寄云年伯,又《会典》五十函算一大部,可借与寄云用,算此二部外,并无大部,亦无好板,可买打磨油木箱,一一请书店伙计装好,交寄云转寄存一庙内,每月出赁钱可也,边袖石借《通典》一函,田敬堂借地图八幅,吴南屏借梅伯言诗册,俱往取出带回。
十一、大厅书架之后,有油木箱三个,内皆法帖之类,其已裱好者可全带回,其未裱者带回亦可送人。家信及外来信,粘在本子上者皆宜带回。地舆图三副,皆宜带回,又有十八省散图亦带回,字画对联之类,择好者带回,上下木轴易撤去,以便卷成一捆,其不好者,太宽者,不必带,做一宽箱封锁,与书籍同寄一庙内,凡收拾书籍字画之类,均请省三先生及子彦帮办,而牧云一一过目,其不带者,均用箱寄庙。
十二、我本思在江西归家,凡本家亲友皆以银钱赠送,今既毫无可赠,尔母归来,须略备接仪,但须轻巧不累赘者,如毡帽、挽袖之类,亦不可多费钱。如捞沙膏、眼药之属,亦宜带些,高丽参带半斤。
十三、纪泽宜做棉袍褂一付,靴帽各一,以便向祖父前叩头承欢。
十四、王雁汀先生寄书有一单,我已点与子彦看,记得《乾隆二集》,系王世兄取去,《五集》系王太史向刘世兄借去,余刘世兄取去者又一片,此外皆在架上,可送还他。
十五、苗仙鹿寄卖之书,《声订》、《声读表》共一种,《毛诗韵订》一种,《建首字读》,想到江南销售几部,今既不能,可将书架顶上三种,各四十余部还他,交黎樾乔老伯转交。
十六、送家眷出京,求牧云总其事,如牧云已中举,亦求于复试后,九月二十外起行由王家营水路至汉口,或不还家,仍由汉口至京会试可也。下人中必须罗福、盛贵,若沈祥能来更好,否则李长子亦可。大约男仆须四人,女仆须三人。九月二十前后必须起程,不可再迟,一定由王家营走,我当写信托沿途亲友照料。
咸丰二年七月廿六日
【注释】
①轇轕(jiāo ɡé):纠缠。
【译文】
字谕纪泽儿:
七月二十五日丑正二刻,我到达安徽太湖县的小池驿,悲痛地听到我母亲逝世的消息。我的德行没有修好,没有实在的学问而只徒有虚名,自己知道一定有灾难,担心很久了,不想老天不降祸在我身上,反而落在我母亲的身上,回想我平日隐瞒匿藏的大罪太多了,一听到这个消息,真是无地自容。
小池驿距离大江之滨,还有两百里,这两天内,雇一台小轿,仍旧走旱路。到了湖北黄梅县临江的地方,马上雇船,计从黄梅到武昌,不过六七百里,由武昌到长沙,不过千里,大约八月中秋节以后,可以到家。
离家已十四年,我母亲的音容不得再见,太痛心了,太痛心了!不孝的罪,哪有可以减少的地方?顾虑到京城家里家眷人口很多,回家很难,特写信到京城,料理一切,开列在后面:
一、我离京城时,将一切家事,当面托付毛寄云年伯,他慨然允许。这时遭了这个大变,你要去叩求寄云年伯筹划一切,一定能允许。现在家里银钱,分毫没有,家眷回湖南的路费。人口太多,共计须四五百两,请寄云年伯张罗一下。此外同乡的如黎樾乔,黄恕皆老伯,同年的如王静庵、袁午桥年伯,平日都有忠肝义胆,对待我很仁厚,或者可以求他们凑办路费,受了别人恩情,应当想到将来报答的地方,不可多求别人。袁漱六姻伯处,只可求他出力帮忙,不可以求他张罗银钱,他很苦呢。
二、所欠的账,只西顺兴最多,此外,如杨临川、王静庵、李玉泉、王吉云、陈仲鸾诸位仁兄,都多年没有偿还,可求寄云年伯和黎、黄、王、袁诸君中,选择更相熟的,去求他们为我缓解燃眉之急,我再写信到各处,外面如果有奠金送来,应存在寄云、午桥两处,有一两,就用一两还债;有一钱就用一钱还债,如果并没有分文,只好等我回来后再还了。
三、家眷离京城,行路不容易,樊城旱路既难,水路尤其危险,此外没有更好的路,不如仍旧走王家营为妥当,只有十八日旱路。到清江(即王家营),那时有郭雨三亲家在那里,到池州江边,有陈岱云亲家和树堂在那里,到汉口时,我会托人照料。江路虽危险,沿途有人照顾,或者略好些,听说扬州有江船最稳当,价略贵一点还是可以雇用。你母亲最怕坐车,或者雇一驮轿也可以,但驮轿最不好坐,你母亲可先试试,如果不能坐,仍旧坐三套的大车好了。
四、开吊散讣告不可太滥了,除同年、同乡、门生以外,只有门簿上有来往的才散讣告,此外不可以多散一份,这个名单请庞省三先生定夺。这是没有路费不得已而这么做,不可太滥啊!即使不滥,我已惭愧悔恨得很啦!
五、外边的亲友,不能够不讣告寄信,但也不可太滥,大约不过二三十封,我到武昌时,会寄一名单和寄信的稿子,现在不要急于发信。
六、铺店的账目应该一一弄清,今年端午节已全部弄清,此外,只有松竹斋新账,可请省三先生去清查,可以少给他,不可全欠他,又有天元德皮货店,请寄云年伯去清,他的新猞猁狲皮褂,就退还他,如果已做成,就和缎面一起送给寄云吧,万一没有钱,皮局账也暂时欠着,但又要辛苦寄云年伯了。
七、西顺兴账目,从丁未年夏天起到辛亥年夏天止,都有折子,可把折子找出来,请一个明白人细算一遍,究竟用他多少钱,专算本钱,不必兼算利钱,先等到本钱还清,然后再还利钱。我到武昌时,当写一封信与萧沛之三兄,等我信到后,然后请寄云年伯去讲明好了,总要把本钱、利钱划为两段,才不至于交杂不清,六月所借的捐贡银一百二十多两,要设法还他,才足以服人,这件事要和寄云年伯反复商量。
八、高松年有银子一百五十两,我经手借给曹西垣,每月利息京钱十千,现在我家离开京城,高的利钱,已没有着落,他是一个苦人,我会写信给西垣,嘱咐他赶快把这钱寄到京城,目前要求黎樾乔老伯代西垣付清几个月利钱,一定要恳求,并且请高与黎见一次面。
九、木器等类,我离京时,已当面允许全部交给寄云,现在就全部交他,不可分散,因木器本来就少,一分就更少了,送他一人,还一个人情,锡器、瓷器,也交给他。
十、书籍我离京时一一清点了,给你舅舅看过,要紧的,都可带回。此外,我所不带的书,只有《皇清经解》六十函,算一大部头,我出京时已经同你舅说明,就送给寄云年伯。又《会典》五十函,算一大部头,可借与寄云用,除此两部以外,并没有大部头了,也没有好本,可以买打磨石油木箱,请书店伙计装好,交寄云转寄在一个庙里,每月出租钱即可。边袖石借《通典》一函,田敬堂借地图八幅,吴南屏借梅伯言诗册,都去取来带回。
十一、大厅书架后面,有油木箱三个,里面都是法帖之类,其中已裱好的,可全部带回,没有裱好的,带回送人。家信和来往信,贴在本子上的,都要带回。地图三幅,宜带回,又有十八省散图也带回,字画对联之类,选择好的带回,上下的木轴都不要,以便捆成一捆,其中不好的,太宽的,不必带,做一口宽箱封锁起来,与书一同寄庙里。凡属收拾书籍字画,都请省三先生和子彦帮忙办理,而请牧云一一过目,那些不带的,都封箱存庙里。
十二、我本想在江西回家,凡本家亲友,都以银钱赠送,现在既然毫无东西可送,你母亲回来,要稍微准备点礼物,但要选些轻巧不累赘的,如毡帽、挽袖之类,也不可以多花钱,如捞沙膏、眼药之类,也要带些,高丽参带半斤。
十三、纪泽宜做棉袍褂一付,靴帽各一套,以便在祖父前叩头承欢。
十四、王雁汀先生寄书有一张单子,我已点给子彦看了,记得《乾隆二集》是王世兄取去,《五集》是王太史向刘世兄借去,另外刘世兄取走的又一集。其余都在架上,可送还他。
十五、苗仙鹿寄卖的书,《声订》、《声读表》共一种,《毛诗韵订》一种,《建首字读》一本,想到江南销售几部,现在既然不可能,可将书架顶上三种,各四十余部还他,交黎樾乔老伯转交。
十六、送家眷出京,求牧云统揽一切。如果牧云已中举,也请在复试以后管理此事。九月二十日前起程,由王家营水路到汉口,或者不回家,仍旧由汉口返京参加会试。下人中必须让罗福、盛贵来,如果沈祥能来更好,不然李长子也可以。大约男仆要三个,女仆要三个,九月二十日前必须起程,不能再迟了,一定由王家营走,我会写信托沿途亲友照料。
咸丰二年七月二十六日
中秋节都有哪些习俗?
中秋节,为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。按照中国的农历,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,古时称为仲秋,因此民间称为中秋,又称秋夕、八月节、八月半、月夕、月节,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,象征团圆,又称为团圆节。民间中秋节有吃月饼、赏月、赏桂花、猜灯谜等多种习俗。中秋节起源于中国,是东亚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,中秋节不单单是华人的节庆,受中华文化的影响,中秋节也是日本、越南、朝鲜半岛等地的传统节日。
农历八月十五日,是中国传统的中秋节,也是中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。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,故谓之中秋节。中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,称谓“仲秋”,所以中秋节又叫“仲秋节”。
中秋之夜,月色皎洁,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,因此,又称八月十五为“团圆节”。古往今来,人们常用“月 圆”“月缺”来形容“悲欢离合”,客居他乡的游子,更 是以月来、寄托深情。唐代诗人李白的“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”,杜甫的“露从今夜白,月是故乡明”,宋代王安石的“春风又绿江南岸,明月何时照我还”等诗句,都是千古绝唱。
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,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。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,秋天祭月的社制,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,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,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。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,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,宋代、明代、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。中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“拜月坛”、“拜 月亭”、“望月楼”的古迹。北京的“月坛”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。每当中秋月亮升起,于露天设案,将月饼、石榴、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,拜月后,全家人围桌而坐,边吃边谈,共赏明月。现在,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、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。
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习俗,月饼象征着团圆。月饼的制作从唐代以后越来越考究。苏东坡有诗写道:“小饼如嚼
月,中有酥和饴”,清朝杨光辅写道:“月饼饱 装桃肉馅,雪糕甜砌蔗糖霜”。当时的月饼和现在已颇为相近了。
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,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,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,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,秋天祭月的礼制,早在《周礼》一书中,已有“中秋”一词的记载。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。根据史籍的记载,“中秋”一词最早出现在《周礼》一书中。到魏晋时,有“谕尚书镇牛淆,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”的记载。直到唐朝初年,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。《唐书·太宗记》记载有“八月十五中秋节”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,至明清时,已与元旦齐名,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。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。
根据我国的历法,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,为秋季的第二个月,称为“仲秋”,而八月十五又在“仲秋”之中,所以称“中秋”。中秋节有许多别称:因节期在八月十五,所以称“八月节”、“八月半”;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“月”进行的,所以又俗称“月节”“月夕”;中秋节月亮圆满,象征团圆,因而又叫“团圆节”。在唐朝,中秋节还被称为“端正月”。关于“团圆节”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。《西湖游览志余》中说:“八月十五谓中秋,民间以月饼相送,取团圆之意”。《帝京景物略》中也说:“八月十五祭月,其饼必圆,分瓜必牙错,瓣刻如莲花。……其有妇归宁者,是日必返夫家,曰团圆节?中秋晚上,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“团圆”的习俗,即烙一种象征团圆、类似月饼的小饼子,饼内包糖、芝麻、桂花和蔬菜等,外压月亮、桂树、兔子等图案。祭月之后,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,每人一块,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,表示合家团圆。
说法一
中秋源于帝王祭拜活动:中秋的由来,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。《礼记》中记载:“天子春朝日,秋朝月。朝日以朝,夕月以夕。”这里的“夕月”即“拜月”之意。祭月原是帝王的礼制,后来达官文士也效仿,此风逐渐传到民间。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。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,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。
说法二
八月节的起源与兴盛都和南京有关:八月十五中秋节,江南又称八月节,八月节的起源与兴盛都和南京有关。作为岁时节令,中秋节形成较晚,但玩月这举却由来已久,东晋时,在南京“牛渚玩月”,即是流传至今影响最广的赏月佳话,以至演化为千百年来广大人民群众乐以欢度的中秋节佳节。牛渚(今采石矶),汉时即属丹阳郡秣陵(今南京)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说,秣陵县“南有牛渚”。早在一千六百年前,东晋于南京(当时叫建业)建都,镇守牛渚的谢尚月夜泛舟牛渚江上,听到有在运租船上讽咏自己的《咏史》诗,大为赞赏,于是邀请过船,此人即是袁宏。他们一见如故,吟诗畅叙直达天明。当时谢尚身为镇西将军,而袁宏只是个靠运租为业的穷书生,由于对才能的尊重,他们之间打破了身份的地位壁障。袁宏因受到谢尚的赞誉,从此名声大振。谢尚玩月闻袁宏咏史于前,文人雅士亦趋之于后,于是泛舟、登楼玩月者连绵不绝。唐朝大诗人李白游抵金陵闻知此事,即赋诗曰:“昔闻牛渚泳五章,今来何谢袁家郎?”感慨系之,登城西孙楚酒楼“玩月达曙”。唐欧阳詹作《玩月诗序》也说:“玩月古也,谢赋、鲍诗,眺之亭前,亮之楼中,皆玩月也”。唐明皇是夜游月宫,这些都是流传至今的玩月佳话。八月十五,时届三秋之中,故谓中秋。中秋时节,气温已凉未寒,天高气爽,月朗中天,为玩月最佳时令,人们多爱此时玩月,自唐以下渐演为节令,这就是中秋节的由来。
说法三
中秋月圆的有关诗篇中秋与时令: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,各家都拜土地神。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。从时令上说,中秋是“秋收节”,春播夏种的谷物到了秋天就该收获了,自古以来,人们便在这个季节饮酒舞蹈,喜气洋洋地庆祝丰收,这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《诗经》中就有描绘。从渊源上说,中秋又是“祭月节”,它源于远古人类对自然的崇拜。古代帝王的礼制中有春秋二祭:春祭日,秋祭月。最初祭月的日子在“秋分”这一天,“秋分”这个季节在八月内每年不同,所以秋分这一天不一定有月亮,祭月无月是大煞风景的,逐渐约定俗成,祭月的日子固定在八月十五日。从科学观察来看,秋季地球与太阳的倾斜度加大,华夏大地上空的暖湿空气逐渐消退,而此时,西北风还很微弱。如此,湿气已去,沙尘未起,空气即显得格外清新,天空特别洁净,月亮看上去既圆又大,是赏月的最佳时节。恰如古诗所云:“光辉皎洁,古今但赏中秋月,寻思岂是月华别?都为人间天上气清澈。”
说法四
“中秋”的得名:根据中国的历法,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,为秋季的第二个月,称为“仲秋”,而八月十五又在“仲秋”之中,所以称“中秋”。中秋节有许多别称:因节期在八月十五,所以称“八月节”、“八月半”;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“月”进行的,所以又俗称“月节”“月夕”;中秋节月亮圆满,象征团圆,因而又叫“团圆节”。在唐朝,中秋节还被称为“端正月”。
说法五
中秋吃月饼的由来:中国很早就有在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那天吃月饼的习俗,这种习俗的来源说法不一。普遍的说法是:唐朝时,太宗李世民为征讨北方突厥,平定其屡次的侵犯,令手下大将李靖亲自率部出征,转战边塞,结果屡建奇功。八月十五这天凯旋归京。为了庆祝胜利,京都长安城内外鸣炮奏乐,军民狂欢通宵。当时有个到长安通商的吐蕃人,特地向皇上献圆饼祝捷。太宗李世民大喜,接过装璜华丽的饼盒,取出彩色圆饼,指着悬挂天空的明月说道:“应将胡饼邀蟾蜍即月亮。”随后,将圆饼分给了文武百官。从此,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流传了下来。一说始于宋朝。在北宋时的京都东京(今河南开封),每逢中秋之夜,人们均登高楼、爬高山,待月亮升起时开始进行祭月活动,所用供品有月饼、瓜果、鸡冠花之类,但以月饼为主。宋代诗人苏东坡诗云:“小饼如嚼月,中有酥和饴。”那时的月饼与现在的月饼已很相似了。
中秋节在新加坡是相当热闹的。节日降临前的一个月,月饼灯笼就开始上市了。月饼,不仅满足人们的口福也用来祭祖拜月,更是亲戚朋友互相馈赠的节日佳品。除了月饼,中秋节的另一种节日佳品是“柚”。
对年轻人而言,令他们感到兴趣的是各式各样制作精美的灯笼,他们也趁着节日的机会,展露制作灯笼的才华,大人们也可以在一年一度的灯笼制作比赛及花灯展览会上尽情娱乐。
新加坡人也可以参加由民众联络所或会馆主办的中秋晚会。一家人一起赏月也是一件美事,在家中摆上瓜果、月饼,再添上孩子们的灯笼,就是一个温馨、和谐的中秋夜。为了使中秋佳节的气氛更浓,庆祝活动更普遍,我们建议在公共场所张挂灯笼,同时主办猜灯谜等活动。
嫦娥奔月
嫦娥奔月
相传,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,晒得庄稼枯死,民不聊生,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,力大无穷,他同情受苦的百姓,登上昆仑山顶,运足神力,拉开神弓,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,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,为民造福。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,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,名叫嫦娥。后羿除传艺狩猎外,终日和妻子在一起,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。
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,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。一天,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,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,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。据说,服下此药,能即刻升天成仙。然而,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,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。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,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,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。
三天后,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,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,留了下来。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,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,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。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,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,转身打开百宝匣,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。嫦娥吞下药,身子立时飘离地面、冲出窗口,向天上飞去。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,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。
傍晚,后羿回到家,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。后羿既惊又怒,抽剑去杀恶徒,蓬蒙早逃走了,后羿气得捶胸顿足,悲痛欲绝,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,这时他惊奇地发现,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,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。他拼命朝月亮追去,可是他追三步,月亮退三步,他退三步,月亮进三步,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。后羿无可奈何,又思念妻子,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,摆上香案,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,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。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,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,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。从此,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。
吴刚折桂
中秋节戏曲故事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: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,有五百多丈高,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,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,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。几千年来,就这样随砍随合,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。
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,是汉朝西河人,曾跟随仙人修道,到了天界,但是他犯了错误,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,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,以示惩处。李白诗中有“欲斫月中桂,持为寒者薪”的记载。
朱元璋与月饼起义
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。当时,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,纷纷起义抗元。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。但朝廷官兵搜查的十分严 密,传递消息十分困难。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,命令属下把藏有“八月十五夜起义”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,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,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。到了起义的那天,各路义军一齐响应,起义军如星火燎原。
很快,徐达就攻下元大都,起义成功了。消息传来,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,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,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,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“月饼”,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。此后,“月饼”制作越发精细,品种更多,大者如圆盘,成为馈赠的佳品。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。
赏月
中秋节赏月中秋赏月是中秋节的传统项目之一,《礼记》早有记载“秋暮夕月”,意为拜祭月神,逢此时则要举行迎寒和祭月,设香案。至唐宋时期,赏月之风更加盛行,关于中秋的诗词也层出不穷,包括辛弃疾的《木兰花慢中秋》,苏轼的《水调歌头》。《东京梦华录》更有记载:“中秋夜,贵家结饰台榭,民间争占酒楼玩月”。
吃月饼
赏月和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了,俗话说:“八月十五月正圆,中秋月饼香又甜”。月饼一词,源于南宋吴自牧的《梦梁录》,那时仅是一种电信食品。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,寓意家人团圆,寄托思念。同时,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。
在福建厦门地区还有博饼的习俗,而且博饼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,在厦门海沧大桥旅游区(AAAA)建设了厦门博饼民俗园。
赏桂花
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,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,以糕点、糖果最为多见。
烧塔
中秋夜烧塔中国南方的福建、江西、广东、广西等地农村很流行。塔身有碎砖和瓦片以及树枝干草等搭建而成。圆窑形,下宽上尖,内为空心,中秋晚上点烧,常常会有烧塔比赛,塔烧得越通红越好,烧得越旺越有彩气。
猜谜
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,人们都聚集在一起,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,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,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,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。
内容来自互动百科